李宇嘉(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)
近日,住房和城乡建设部“全国房地产市场监测系统”网签数据显示,在存量和增量政策叠加的“组合拳”作用下,10月份商品房成交同比、环比实现“双增长”,全国房地产市场呈现出止跌回稳的积极势头。10月份,全国房地产市场主要呈现以下三个特点:一是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的连续下降出现了拐点,新房交易面积自去年6月份连续15个月下降后首次实现增长;二是商品房销售面积环比“银十”超“金九”;三是成交量增长从一线城市向更多城市扩大。
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的连续下降出现了拐点,特别是新房交易面积“止跌回升”,这对于扭转房地产市场预期有积极的作用。近年来,房地产市场阶段性低迷,加上部分自媒体宣传,特别是去年以来的纾困政策(比如去年8月底的“认房不认贷”和今年“5·17”一揽子新政)效果持续时间较短,导致市场预期出现逆转。
9月29日上海、深圳和广州发布楼市新政,至今超过5周,政策效应仍在显现中。比如,新政后之一周(9月30日~10月6日),深圳二手房市场交易迅速冲到2021年以来的比较高 位。从第二周到第四周(10月7日~11月3日),市场活跃度明显稳定住,且交易规模明显要高于新政前水平。最近一周(10月28日~11月3日),深圳二手住房网签套数比9月周均水平增长了178%。重点城市如北京、上海、成都也是如此,分别比9月周均水平分别增长67%、94%和95%。
市场保持向好态势,最根本的原因在于,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,促进房地产市场“止跌回稳”,这折射出政策层面对房地产市场持续下行“强烈关注”的信号。于是,政策基调开始调整,就是要实现“止跌回稳”,甚至可以说“市场不止跌、政策不能停”,这对于市场信心的提振起到了关键的作用。
因此,今年“银十”的商品房销售量,十分罕见地超过“金九”,这是2007年起首次“银十”超过“金九”。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反常现象,从根本上讲,就在于“止跌回稳”的新部署下,叠加9月底以来的一揽子政策,市场预期和信心得到提振。这一轮政策,更大的特点就是“政策不间断、持续叠加、形成‘组合拳’效应”。
具体来看,既有中短期的(比如一线城市调整限购),也有长期的(比如打造生育友好型社会、就业优先战略);既有降门槛的(如二套住房** 首付比例降至15%),有降成本的(比如存量房贷利率再次批量下调50个基点左右),也有提振预期的;既有需求端激活市场的,也有供给端纾困开发商资金链的(比如“白名单”项目信贷审批额度要在年底达到4万亿元);既有国家层面在金融、财税、限购等方面的统一部署,也有地方各省市因城施策的一揽子政策。
9月底以来,各个省份、城市都在储备和出台一揽子“组合拳”的纾困政策。比如,各地上调公积金** 额度、下调按揭** 利率、推出契税补贴,在售商品房库存消化周期长的区域暂停供地,郑州房票安置开始全面推广,其他省市一揽子的纾困政策还在继续发布和实施中。新模式探索也在逐步落地,比如现房销售占比提升,部分城市探索“毛坯+定制化装修”,“好房子”项目明显增加,土地供给推广“拿地即开工”,商品房交付推行“交付即办证”、合法稳定居所落户。根据公开披露数据,近来 已有20多个省份、近200个城市出台了纾困政策。
从重点城市来看,相比之前纾困政策效应周期较短来说,此次一揽子政策的效应很明显。尽管近几周的交易量相比国庆期间有所下降,但仍明显好于新政前的水平,重点城市实现高位稳定,这是商品房销售面积出现拐点的重要原因。考虑到网签数据比认购数据延迟一周到两周,加上“不断落实增量政策,储备出台存量政策”的导向下,政策红利对市场热度继续形成支持,商品房市场将继续在高位运行。
另外,11月和12月是年底销售旺季,也是开发商业绩冲刺阶段。由此估计,开发商将继续奉行积极促销的政策,四季度商品房市场将保持供销两旺的局面,市场会比三季度有明显好转,为止跌企稳打下基础。当然,这也取决于存量政策能否有效落地、增量政策能否不断储备和推出,比如一旦在售库存消化周期超过18个月就要严控增量,比如100万套城中村改造回迁需求采取货币化安置尽快落地,四季度白名单授信审批额度能否达到4万亿元并实现投放。
10月份,热点城市商品房销售规模达到了过去繁荣期的水平,在当前需求基本面(就业和收入、供求关系、产业转型等)还待改善的情况下,这样的交易规模若能保持下去就属于“止跌反弹”,而不是“止跌回稳”。因此,未来销售规模冲高回落是有可能的,但若能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持续下跌状态,让市场看到房价的底部、交易量的底部,且企稳的态势能从热点城市扩展至都市圈、主要省份,借助基本盘实现全国商品房市场稳定,“止跌回稳”的目标就能实现。